新冠肺炎防护措施和防护知识问答(二)

新冠肺炎防护措施和防护知识问答(二)
                 

 

    为帮助广大师生掌握科学防护知识,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工会、后勤服务处、团委联合搞了本次“新冠肺炎防护”主题连续答题活动,希望大家认真答题。答题秘籍:做题不重要,自我防护是关键!

 

1.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近距离接触过,需要隔离多少天?

A.2-3 B.7 C.14 D.21

答案:C。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原有39种。甲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引起大流行的烈性传染病。2020120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传染病,采取( )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进行管理。

A.甲类;甲类 B.乙类 ;甲类 C.甲类 ;乙类 D.乙类; 乙类

答案:B

 

3.哪类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

A.中小学生

B.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人群

C.上班族

答案:B。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容易感染新型肺炎的,感染新型肺炎虽然说是免疫力好坏也是有影响的,但是还是要看是不是有密切接触病毒。只要亲密接触了,感染的几率就大,也就是说亲密接触的量越多,越容易被感染。免疫力强的人,如果一次性大量接触病毒也会感染上。

不过,免疫功能比较低的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的人会表现得比较厉害,病程进展更严重。接触的少感染的几率小,接触得多,感染几率大。而且容易死亡的病例基本上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肺炎容易引起其他器官衰竭。

 

4.室内用食用醋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A.能,食用醋有杀菌消毒效果

B.不能,食用醋所含醋酸浓度很低,达不到消毒效果,同时易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

答案:B。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其实对这样的酸雾环境并不敏感。而且醋的酸性没有那么强,达不到杀灭细菌的程度,病毒就更不可能了。如果真的在家里使用能够杀灭病菌的酸,不光是病菌,人的皮肤和粘膜也会受到腐蚀。 醋酸挥发到空气后,也可能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让一些比较敏感的人觉得恶心和呼吸困难。如果有家里有儿童、老人、哮喘病史的人,就更不能采取这样的做法,因为它们的呼吸道是尤为敏感脆弱的。

 

5.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A . B .

答案:A。高频接触的物表,如门把手、桌椅、玩具应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15-30分钟,用清水擦净,可1-2/周。

 

6.吃抗病毒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等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A.能,磷酸奥司他韦是抗病毒药物,网络上也流传着这一药方

B.不能,虽然磷酸奥司他韦是抗病毒药物,但无法证明能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答案:B。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抗病毒药物能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7.吃抗生素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A.能,这是发烧感冒时最管用的药

B.不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体是病毒,抗生素无效。

答案: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体是病毒,而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如以预防为目的,错误使用抗生素会增强病原体的耐药性。

 

8.吃维生素C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A.能,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

B.不能,维生素C可帮助机体维持正常免疫功能,但不能预防病毒

答案:B。维生素 C 不能增强免疫力,摄入维生素C通常只是辅助性治疗手段。

 

9.此前接种了流感疫苗的人就不容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吗?

A.是的,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不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B.不是,流感疫苗主要是预防流感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无预防作用,答案:B。流感疫苗主要是预防流感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预防作用,所以接种了流感疫苗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出现严重症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并无可用疫苗。开发新疫苗可能需要若干年时间。

 

10.目前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A.飞沫传播 B.接触传播 C.呼吸道气溶胶传播 D.以上都是

答案:D。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以确定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气体近距离接触,可导致该病持续传播,或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他人吸入后也可导致感染;另外若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可通过直接接触污染人的手,污染的手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如挖鼻孔、揉眼睛等,也可导致感染,从而进行传播。最新研究提示,有人从大便中分离出冠状病毒,因而可能还存在消化道等其他传播途径,但还没有定论。

 

11.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A.与患者(疑似或确诊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B.诊疗、护理、探视患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务人员、家属或其他与患者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C.患者(疑似或确诊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D.与患者(疑似或确诊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E.以上都是

答案:E。符合以下条件的即为密切接触者: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井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12.如果成为密切接触者,以下措施错误的是_____

A.不要随便外出。

B.居家医学隔离观察。

C.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

D.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向当地随访医生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部门进行排查、诊治。

E.立刻乘坐公交至定点医院就诊。

答案:E。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为密切接触者,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杜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1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就医时,以下措施错误的是_____

A.正确佩戴口罩,最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

B.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

C.认为自己不是被感染者,向医生隐瞒病情

D.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答案:C

 

1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A.最常见为发热,可为中低热,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B.主要为干咳

C.半数患者在1周后出现胸闷、气促等呼吸困难表现

D.病情严重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E.以上都是

答案:E。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如下。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无发热。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15.怀疑自己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不要去上班或上学

B.主动戴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C.加强居家通风和消毒

D到网络上寻找治疗偏方

答案:D。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戴上口罩,与家人保持好距离,注意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接触过哪些人,配合医生开展调查。

 

16.患者家属要注意的事项中错误的是_____

A.帮患者到网上寻找治疗偏方

B.家属做好自我防护,将患者与其他家庭成员隔离开,间隔距离至少保持1米,有条件的患者使用单独卫生间

C.家属照顾患者时,必须正确佩戴医院外科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

D.家属与患者接触后,应使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充分清洗双手

答案:A。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罗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医药对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咳嗽等症状有确切疗效,部分对影像学改善有帮助。但很多网络上流传的预防新冠肺炎偏方其实并不靠谱。

 

17.办公场应正确做好防护,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保持工作场所室内空气流通

B.办公室地面进行定期消毒

C.用过的纸巾可以随意乱扔

D.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

答案:C。办公场所需要做好以下防护: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如出现可疑症状,不要带病上班。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尽量采取分散办公,不随意走动。公共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定期消毒。勤洗手,流水冲洗20秒以上。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下班、电梯、开会全程戴口罩。吃饭不聚集,分餐进食或者打包带回。必要时使用一次性手套做好手消毒。

 

18.出门在外应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错误的是_____

A.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

B.正确佩戴口罩

C.搭乘公共交通参观热门景点

D.避免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设施之后直接接触面部或眼睛

答案:C。首先要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其次出行应当尽量避开疫情流行区。若前往其他地区,也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巾或屈肘掩住口鼻,避免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设施之后直接接触面部或眼睛,有条件时要用流水和肥皂洗手。

  •      
本站二维码
手机版